游客发表
金融时报
在革命老区百色,农村金改红色一直是广西果这个城市最为耀眼的颜色。近一个世纪前,百色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百色组织并领导了著名的红土百色起义,成立苏维埃右江工农民主政府,地上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结硕开始了左右江工农革命征程。农村金改如今,广西果这片红色土地上的百色金融人肩负起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探路的重任,为践行初心和使命写下生动鲜活的红土注脚。
革命老区始终是地上党和政府的情牵之地。2015年11月,结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农村金改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广西果解决这个问题,百色根本上要靠改革。广西田东县通过建设机构、信用、支付、保险、担保、村级服务组织等六大金融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了贫困户资金缺、贷款难的问题,农户贷款覆盖率达到90%。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步伐,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金融服务水平。
广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用扎扎实实的行动不断尝试与探索,在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基础上阔步迈向乡村振兴,让普惠金融在红色土地上流金溢彩。
十年探路 十年跨越
十多年前,在田东县城一条比较繁华的街道上,田东北部湾村镇银行挂牌成立,成为田东县第一家村镇银行。在田东县的农民看来,从那一时刻起,“自己身边又多了一家银行了”。
如同这家银行名称中包含的“村镇”二字,注定了在诞生之日起就与农民结下不解之缘。
从挂牌成立的那一天起,田东北部湾村镇银行一直坚持为辖内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基本宗旨,当地农民给这家银行的评价是:“支农支小,离农村最近”。
田东北部湾村镇银行的成立,不单只是田东县又多了一家银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的出现,对当地农村金融机构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象征性意义,也昭示着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已进入一个突破性阶段。
一直以来,“农民贷款难、银行放贷难、农村支付结算难”是中国农村金融服务难题。2008年,田东县成为全国县一级最早开展农村金融改革的试点县,开启了农村金融改革的“破冰之旅”。2011年,田东县获批“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主题为“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10年来,田东县坚持问题导向,力求破解“农民贷款难、银行放贷难、农村支付结算难”等农村金融服务难题,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按照“政府主导、人行推动、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原则,搭建了田东县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和评价系统,初步建立起了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录入、评级和授信工作的长效机制。后来,又建立了一套专门针对贫困户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结合全国扶贫管理系统,创新研发百色市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子系统。
目前全县有10家银行金融机构、19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网点覆盖10个乡镇和部分村屯,金融机构种类齐全度居广西县域首位。全县形成银行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横向联动、服务城乡的格局。先后荣获“全国第一个信用县” “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等荣誉称号。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转账支付电话“村村通”的县,是人民银行确定的全国10个“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联系点”之一。
金改红利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在百色市许多金融业内人士看来,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就是一个不断寻找触点的过程,以最小的成本实现金融机构网点以及服务向农村地区的渗透和延伸。
记者见到百色市田阳区头塘镇新山村村民李保弟时,他正在自家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里忙活。“有了这个服务站,现在村民随时可以在家门口办理查询业务和支取现金。”他说。在这个袖珍的服务站中,田阳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产品以及网银等宣传彩页摆满了货架。金融综合服务站正是人行田阳支行推动打造的村级金融服务平台,凭借这一便捷的服务平台,田阳农村商业银行成功扩大了在农村的服务半径。
在过去的数年中,百色市各金融机构克服种种困难,为“三农”付出了大量心血,他们支持的许多项目取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金融支农硕果累累。但是,与此同时,农村金融所有制结构单一,供给渠道狭窄的状况无法适应“三农”的发展需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因此,创新性的农村金融改革势在必行。
记者乘车在新山村乡村公路上行驶,路两旁的田野里随处可见菜园、香蕉林和芒果树。新山村的农民种菜技术相当高,能够较好地结合季节特点种植秋冬菜,让秋冬菜在最佳时间上市,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多年来经营规模一直做不大,每户只局限于在自家几亩地上种植。有了金融支持,新山村村民不再因为手头“紧”而耽误农业生产。
“是农商行给了我们贷款,让我们能够及时购买肥料、农药。”李保弟说,“每年我们都在农商行申请贷款,几天时间贷款就能发下来,最短的一次,一天就能拿到贷款。” 在田阳,越来越多的农民像李保弟一样,享受到了农村金融改革带来的实惠。农民贷款采用的是一次授信、循环使用方式,省去了农民多次跑银行的麻烦。
“农村金改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人行百色市中支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以来,人行百色市中支认真贯彻落实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印发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百色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推广农村金融改革“田东模式”成熟经验,持续加大对县域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信贷资源倾斜力度,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截至2022年6月末,百色市设立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2295个,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658个,各银行金融机构累计发行“乡村振兴卡”38.93万张,可受理云闪付村屯惠农点2186个,覆盖率95.25%,农民享受基本金融服务“不出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顺利打通。
“金色乡村”绘就共同富裕好“钱景”
位于百色市田东县林逢镇平洪村的桂林银行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由覃梅家原有的房屋改造而成,工作人员职责及可办理的业务流程图醒目地贴在墙上。房间里是摆满桂林银行信贷产品以及网银等宣传资料的金融产品宣传货架,而挂在墙上的“金色乡村”APP注册流程图格外亮眼。
这是广西农村金融改革“田东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介绍,“金色乡村”平台通过对原农户信用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打造“信用+信贷+支付”联动模式,以新版农村信用信息系统、金融机构信贷对接系统、电商平台和“三农”服务室为基点,以农户信用数据链、农业生产产业链、包装物流链、质量信用追溯链为框架,探索建设贯穿政务、个人和商务三大诚信体系的大数据应用场景,打造农村信用大数据平台,紧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初心,持续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环境。
以靖西市为例,通过充分利用“金色乡村”系统数据统计分析功能,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筛选出经营稳健、信用良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用筛选结果针对不同主体特点,制定差异化信贷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给予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等,金融服务灵活度与便利化大幅提升。
靖西市福喜乐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获得北部湾银行靖西支行发放的200万元“桂惠贷—拥军贷”后,激动地说:“感谢靖西市金融部门为我们公司的壮大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同样的一幕也出现在靖西市恒兴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当合作社负责人黄先生获得靖西支行发放的再就业担保20万元贷款时,他握着信贷人员的手说:“感谢你们的信贷支持,缓解了我养殖资金的压力,今年我养殖场的1000头肉猪能顺利出栏了!”
还有更多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在发展中及时获得了金融支持。
位于靖西市区南部约6公里的鹅泉村,青山环绕、田园如画,旅游开发潜力巨大。人行靖西市支行协同当地政府在鹅泉村全面推广“金色乡村”APP,为全村800多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完成信用定级,通过数字化的信用信息替代了原有的实物抵押、担保方式,为农户争取到了国家创业担保贷款,有效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
据人行南宁中支相关负责人介绍,“金色乡村”以数字化的农村信用信息为核心,通过手机APP,构建起覆盖金融服务、政府管理、农业产业链等多样化的应用场景,破解农村地区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用困局”,在线上融资等多领域释放出强劲活力,真正实现征信于民、增信利民。
近年来,人行南宁中支积极探索运用数字化科技手段优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完成自治区全域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布局的基础上,联合政府部门研发“金色乡村”综合农户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农村征信数字化跨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