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发热门诊、急诊、重症患者高峰均已度过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北京1月19日讯(记者吴佳佳)针对“乙类乙管”措施实施以来,各地高峰目前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的发热医疗救治情况和医疗机构的日常诊疗情况,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1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门诊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的急诊均已来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重症医疗救治平稳有序,日常诊疗服务逐步恢复,度过各省份发热门诊高峰、各地高峰急诊高峰和重症患者的发热高峰都已经度过。
据介绍,门诊全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在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急诊均已之后持续下降,重症到今年1月17日较峰值下降了94%,度过已经回落到去年12月7日前的各地高峰水平。全国急诊就诊人数在2023年1月2日达到峰值,发热之后持续下降,门诊1月17日较峰值下降了44%。全国在院的阳性重症患者人数在1月5日达到峰值,之后持续下降,1月17日较峰值数量下降了44.3%。
日常诊疗方面,郭燕红介绍,全国普通门诊在逐步恢复,同时,普通门诊中新冠患者比例逐步降低,1月17日,非新冠人群在普通门诊的就诊率达到99.5%。住院患者方面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住院患者中非新冠患者的住院比例大幅度提升,1月17日已经达到了85%。特别是住院患者手术量在2022年12月9日到31日呈现下降趋势,今年1月1日以后就呈现了稳步提升的态势。1月17日比去年12月7日住院的手术量,已经上升超过了20%。“这些指标都反映出医疗机构的正常医疗服务正在得到恢复。”郭燕红说。
近期国外检出“德尔塔克戎”引发关注,公众担忧新型毒株输入会引发新的感染。对此,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德尔塔克戎”毒株是奥密克戎变异株BA.4、BA.5和德尔塔变异株AY.45的重组体,该毒株于2022年8月31日首次在南非发现,目前在9个国家和地区监测到。2022年12月以来,以丹麦为主的极少数国家呈升高趋势。目前中国尚没有监测到该变异株,中国将继续跟踪国际动态,进一步加强输入病例和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监测,及时开展分析研判。
- ·18部门:建立实施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制度 提升企业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能力
- ·四边等宽小屏旗舰 三星S22紫色版曝光:对标小米12S
- ·欧盟发布指导性文件后,立陶宛终于松口
- ·“小镇做题家”上热搜,众多网友发声正名
- ·外盘头条:联储官员已准备好摆脱大幅加息 Rivian员工投诉汽车生产存在安全违规 FTX称欠前50名债权人31亿美元
- ·上海发布今夏第三个高温红色预警
- ·松下将在美国堪萨斯州建立新电池工厂
- ·这个行业赚疯了,马斯克直呼“新的石油”!有企业去年赚8000多万用了6个月,今年只要39小时
- ·世卫组织称300万乌克兰人将在冬季迁移 基辅市长回应
- ·微信内测朋友圈共同回忆功能 网友:又是QQ玩过的
- ·国家发改委:全年3%左右的CPI预期目标可以实现
- ·标品信托产品上半年业绩表现及排名
- ·卡莱特开启招股:过半股东突击入股 现金流大出血却突击分红9085万
- ·央行今日进行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0%
- ·为缓解与俄争端,欧盟同意俄罗斯过境立陶宛向其飞地运送货物
- ·韩国拟积极应对金融市场一边倒现象